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应妮)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9日首次在国家文物局新闻发布会上亮相。该项目已初步构建了东南沿海与岛屿地区距今约8300—3000年的时空框架和社会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周振宇介绍,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2021年项目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项目以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港澳地区史前文化发展为重心、放眼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在“考古中国”项目中最具世界视野,意在以面向海洋的视野,揭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宏大进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深远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积极探寻南岛语族起源的线索,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
平潭岛祠堂后山遗址功能区分布图。国家文物局供图
项目启动后,已系统发掘了浙江井头山遗址,福建平潭岛西营、壳丘头、东花丘和龟山遗址,海南湾仔头和内角等遗址,初步构建了东南沿海与岛屿地区距今约8300—3000年的时空框架和社会结构。
距今约8300—7800年的井头山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丰富的泥蚶、海螺、牡蛎、海鱼脊椎骨等遗物,提供了古人开发海洋资源的直接证据。
距今约7300—6500年的西营遗址为一处小型聚落,人骨分析显示出生活在这里的族群与中国南方、东南亚族群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东花丘遗址出土的陶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壳丘头遗址属中型聚落,距今约6500—5000年,遗址内居住区、餐食加工区、手工业区、垃圾倾倒区等功能分区清晰,文化面貌显示出台湾海峡两岸存在文化关联。
与此同时,西营遗址、壳丘头遗址还发现了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遗存。
东花丘遗址和龟山遗址距今约4000—3200年,其聚落等级高、规模大,仪式区、公共活动区、生活区合理布局,表明这一阶段沿海史前人群社会组织形态、生存模式,以及手工业技术水平、精神世界表达均显示出新的文明程度。
龟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国家文物局供图
湾仔头和内角两处遗址年代距今约5000—3000年,出土陶器的陶色与纹饰表现出与菲律宾迄今发现年代最早(距今约4200—4000年)的陶器存在相似之处。
周振宇表示,上述研究深化了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史前农业文化向东南亚岛屿地区扩散历程的认识,为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提供了重要线索,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重要实证。(完)
中新网福建长汀11月29日电 (陈炳林 谢家进 朱芳彬)“客家首府·大美汀州”2023中国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暨首届汀州国际文化交流节,28日晚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启动。
11月28日晚,2023中国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暨首届汀州国际文化交流节启动。长汀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主办方介绍,活动以国际文化交流为核心,以让世界看见长汀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节目,带领大家走进长汀的历史长卷,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在发展中与国际友人的互动故事。
活动以主题晚会的形式,用大美汀州·享誉全球、守望长汀·岁月留痕、融通世界·共创辉煌、和谐共赢·携手前行四个篇章,为线上线下观众展现充满活力、魅力、发展力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长汀。
活动中,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许宇宾宣读了马来西亚旅游局总干事贺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陈纳德将军外孙女/美国陈纳德飞行学院院长嘉兰惠、新西兰珍妮·玛丽·希普利、新中友好协会会长黎开盛也发来了祝贺视频。现场,长汀县和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还进行了互赠礼物,举行了飞虎队军服交接馆藏仪式。
图为首届汀州国际文化交流节活动现场。长汀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长汀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汀州古城的一大特色。为了更好地守护好长汀古城文化,传承好长汀古城文明,2013年,长汀将每年的11月28日确定为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实行每年一庆,已举办10届。据统计,今年以来,长汀县接待游客67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多亿元。
“名城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长汀县委书记赖进益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名城保护日暨首届汀州国际文化交流节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长汀、关注长汀、爱上长汀、走进长汀,向世界传递更多美丽长汀的故事。(完)
联系人:注册彩票app下载教程
手机:15161880524
电话:0793-70754137
邮箱:70754137@3721.net
地址: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圭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