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十堰11月29日电 (张倩龙 董武 向继华)驱车前往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罗家坡村,街头巷尾绿树掩映,村落民居鳞次栉比,街坊邻里和睦往来……竹山是全国“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发祥地,当地开展“十星系列创建活动”已有30年。
走进“十星级”文明创建展览馆,《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报纸墙再现曾经罗家坡村村民因绿松石一夜暴富但精神文明落后的过往,这也是“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由来。
“十星级”文明创建展览馆。向继华 摄
1993年,竹山县委与麻家渡镇党委联合派驻工作组到罗家坡村,将农村工作任务和要求细化成10个方面,以“十星”来指代,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和评选活动。自那以来,竹山县先后17次调整“十星”评选标准,推动“十星”创建常创常新,探索形成以“十星”创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竹山经验”。2020年,竹山县成功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活跃在竹山城乡的文艺志愿者达数千人,涉及书画、剪纸、收藏、武当武术等多个领域,他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点燃着群众的“追星”热情。“中国好人”王义富作为“十星歌”的首唱人,一唱就是几十年,如今年过七旬仍乐此不疲,他用歌声将“十星”创建传扬开来,成为当地的一名“草根歌星”。
竹山县还将产业发展、共同富裕作为“十星”评选标准,发展茶叶、生猪、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同时,竹山县变“十星文化”为“十星产业”,推动“十星”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和产品品牌,提升竹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谈及竹山县“十星”创建经验的推广,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表示,竹山的“十星级”文明创建紧紧抓住了城乡社区等社会基本单元,同时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丰富日常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月月照来天天明,家家户户创十星。农家挂上十颗星,十星闪闪耀门庭。”如今,“十星歌”仍流传于竹山县,走过30年,“十星”创建依旧迸发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完)
中新网泸州11月29日电 (记者 王鹏)四川省泸州市纳溪长江大桥29日建成,将于当日24时正式通车。
纳溪长江大桥全长1545米,宽30.5米,由蜀道集团下属四川路桥大桥工程分公司承建,主桥为双塔双索面混合式结合梁斜拉桥,起于泸州市纳溪区麒祥路与疏港路交汇处,止于长江北岸江阳区方山镇白塔村,总投资6.88亿元。
11月29日,四川泸州纳溪长江大桥建成。邓波 摄
据了解,纳溪长江大桥的建成将有效连接泸州市纳溪区和江阳区,撤销连千子、磨盘滩、金海滩3座渡口,彻底消除渡运安全隐患,惠及群众近35万人,两岸群众往来将由之前公交绕行2小时缩短至步行10分钟。
当日12时,纳溪长江大桥正式开放“踩桥”,两岸数万群众走上崭新的大桥进行庆祝活动。家住桥头的白塔村村民刘开群背着一篓新鲜蔬菜,向对岸的纳溪区走去。“以前我去卖菜,要绕路走两个小时,以后走路十多分钟就到了。”她激动地说。
11月29日,四川泸州纳溪长江大桥建成,图为当地群众“踩桥”。邓波 摄
泸州地处长江上游,拥有长江、沱江、赤水河三大河流及14条小河流和近20座水库、湖泊,通航水域926余公里,水路水运发达,渡口码头众多,水上交通安全隐患多、压力大。
为彻底改变江河渡运安全被动局面,彻底消除渡运安全隐患,保障民众安全出行,近年来泸州市率先在四川省开展渡改桥试点示范工程,计划总投资64.53亿元建设49座渡改桥梁(长江7座、沱江2座、赤水河17座、其它河流湖泊23座),建成后将全面撤销江河渡口154个。截至目前,泸州市渡改桥项目累计已建成桥梁38座、在建桥梁共4座、开展前期工作7座。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大力推进渡口改公路桥专项工程建设,累计建成560余座渡改公路桥项目,还有部分项目由于建设规模较大,正加快推进,预计明年将基本消除跨江河一、二类渡口渡运安全隐患,群众出行将更加安全便捷。
当日,国道353线(方山至江北段)也建成通车,与纳溪长江大桥一起,共同将所在区域内东西向的国省干线公路有效串联形成过江环线,将助推四川与重庆毗邻地区路网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完)
联系人:注册彩票app下载教程
手机:15161880524
电话:0793-70754137
邮箱:70754137@3721.net
地址: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圭峰镇